共识解读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

该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353345.html
局部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正处在起步与发展阶段,为了肺结节热消融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消融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国内有关专家,讨论制定了“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年版)”。1.前言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发病率虽位居第二,但死亡率仍高居首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首次报告了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筛查可以显著降低高危人群肺癌的死亡率,与标准胸部X线检查相比,LDCT筛查可使肺癌病死率降低20%。近年来,随着LDCT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肺结节被发现。肺结节在我国检出率为20%-80%,LDCT筛查97%以上的肺部结节为良性病变,肺癌的检出率仅为0.7%-2.3%。过高的检出率可能导致过度诊断、过度治疗、浪费医疗资源及增加受检者焦虑心理。目前针对肺结节的筛查和处理指南主要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Fleischner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亚洲和中国等指南,由于指南制定者的专业背景、所属国家或地域不同,至今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无论何种指南存在何种差异,最终对于肺结节处理原则是一致的:随访观察和外科手术切除。外科手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普遍应用,使得早期肺癌的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肺部结节常被认为可能是癌前病变或早期肺癌的征象,而磨玻璃结节(GGO)样肺癌具有“惰性”发展和极少有远处转移等特点,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因此这类肺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早期肺癌,应该是肺癌中的特殊亚型。此类病变过早地应用VATS切除存在一定的问题:

肺结节尤其浸润前病变,过早的手术介入,会导致过早的器官损伤和肺功能损失,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且早期手术与随访择期手术相比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总体生存期;

多发肺结节目前仍无明确的手术方式选择标准,也无剩余结节的后续处理原则;

术前肺结节的诊断是依赖影像学判断,无病理支持,对术前判断有风险的肺结节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可能证实为良性病变,使患者经历了不必要的手术和术后并发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在75岁以上,这些患者往往无法选择手术治疗。

另外,随访也存在问题:每次间隔多久随访?何时终结随访?对于受检者每一次复查都可能带来心理恐慌,甚至严重地影响受检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的X射线暴露。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拓展处理肺结节的新方法。局部热消融术作为一种精准的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每年的治疗例数迅速增加,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适应人群广等特点。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正处在起步与发展阶段,为了推动热消融技术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合理运用,本着安全、有效、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由“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消融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国内有关专家,讨论制定了《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年版)》,以期为热消融治疗肺结节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提供参考。2.肺结节的概念和分类2.1概念由于不同病因造成的肺泡内含气量减少、细胞数量增多、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间隔增厚和终末气囊内部分充血水肿,这种病理变化在肺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局灶性、边界清楚或模糊、直径(或最大径)≤30mm、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的阴影。可为单发或多发,不伴有肺不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2.2分类2.2.1按病变性质①良性:良性肿瘤、各种感染性疾病、风湿类疾病、先天性疾病、肺出血等;②恶性:肺癌(浸润前病变、浸润性癌)、淋巴瘤、肉瘤、肺转移瘤等。2.2.2按密度可分为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①实性肺结节(solidnodule):CT肺窗观察,肺内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增高病变,可掩盖其内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纵隔窗图像显示为软组织密度;②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nodule):CT肺窗观察,肺内圆形或类圆形的高密度病变,不掩盖其内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纵隔窗图像不显示,类似为磨玻璃样,因此称为GGN或GGO。亚实性肺结节又分为:纯GGN(pureGGN,pGGN)和磨玻璃密度中带有实性密度成分的混合性GGN(mixedGGN,mGGN),后者也称部分实性结节(partialsolidnodule,PSN)。在亚实性肺结节中如果是潜在恶性或恶性其病理类型为肺腺癌相关的组织亚型,可涉及从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AAH)到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到微浸润腺癌(microinvasivelungadenocarcinoma,MIA),再到浸润性腺癌(invasiveadenocarcinoma,IAC)等多个腺癌演进阶段。本共识主要述及亚实性肺结节即GGN。2.2.3按大小①微小结节:直径5mm(体积mm3);②小结节:直径5mm-10mm(体积mm3-mm3);③结节:直径11mm-30mm(体积mm3)。2.2.4按数量①单发:单个病灶;②多发:2个及以上的病灶。2.2.5按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结节:年龄≥50岁且具有下列一种危险因素者:

吸烟≥20包年(或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年支),戒烟时间15年;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低危因素结节:不具备上述危险因素者。近年来发现了许多年龄40岁-50岁、不吸烟、无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弥漫性肺纤维化的女性表现为GGN样的肺癌患者。其原因并不清楚,可能是与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促进了女性肺腺癌的发生有关,也不排除部分中国非吸烟女性有长期被动吸烟史(香烟、烹饪烟雾)这一潜在影响因素。按照结节大小和密度分类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也是本共识的主要分类方法。3.CT影像学评估3.1CT检查参数及测量3.1.1扫描参数CT是诊断肺部GGN的首选方法,强调薄层低剂量高分辨率CT扫描、靶扫描或靶重建,不需要注射对比剂。CT扫描探测器≥16排,扫描准直层厚:

建议1mm薄层重建。如扫描层厚1mm,重建间隔选择准直层厚的50%-80%。重建图像矩阵×(最好选择1,×1,);

总辐射暴露剂量为1.0mSv,kV,mAs≤40;

窗宽窗位:推荐肺窗窗位为-HU-HU,窗宽为1,HU-1,HU。纵隔窗窗位为30HU-70HU,窗宽为HU-HU;

扫描范围:深吸气末扫描,从肺尖到肋膈角,扫描采样时间≤10s。CT筛选推荐低剂量扫描,在发现GGN后,推荐应用常规剂量进行靶扫描,以更精准地评估肺部GGN的结构。

3.1.2测量及观察有关肺部GGN的大小、体积、密度、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增长等情况的测量及观察,是制定肺部GGN处理策略的最关键技术指标。本共识基于实用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有一定循证医学证据等原则达成如下共识:

测量单位:所有尺寸参数应精确至mm或mm3;

结节大小:肺窗下横截面最大长径;

结节体积:根据对结节的分割结果和结节所包含体素的数量计算结节体积;

结节实性成分测量:采用肺窗和纵隔窗相结合的方法,以肺窗测量为主(测量最大横截面长径);

实性成分与肿瘤比率(consolidationtumorratio,CTR)计算:肺窗下结节的横截面实性成分最大长径与结节最大长径之比

密度、形态、边缘、内部结构:采用肺窗和纵隔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可以在不同轴位上观察,必要时三维重建;

体积倍增时间(volume-doublingtime,VDT):VDT是判断GGN良恶性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良性病变≥d,浸润前或微浸润病变为d-d,浸润性病变d,传统意义上肺癌为d-d;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鉴于目前AI软件之间差异较大,如果在同一个医疗机构、用同型号CT扫描、同一种处理软件包,并且持续在该医疗机构长期随访复查,AI结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3.2CT影像学评估目前临床影像学上尚无评判GGN良恶性的统一标准,临床上常根据肺部GGN的影像学特征如大小、形态、边缘、瘤-肺界面、内部结构特征、位置及随访的动态变化来预测,其中以结节大小、内部结构特征(特别是实性成分)和随访的动态变化最为重要。3.2.1GGN大小①微小结节:直径5mm(体积mm3),95%-99%为良性病变;②小结节:直径5mm-10mm(体积mm3-mm3),80%-85%为良性病变或浸润前病变;③结节:直径11mm-30mm(体积mm3),如果经过3个月-4个月观察随访,不消失或不缩小并持续存在的GGN,60%-80%为浸润前病变或浸润性病变。3.2.2形态大多数恶性GGN的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靠近叶间裂或大血管旁的恶性GGN出现不规则形态的比例较高。3.2.3边缘如果GGN呈分叶状(以浅分叶多见),或有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等征象常提示恶性的可能。炎性GGN边缘多模糊甚至有渗出样改变,良性非炎性肺结节边缘多整齐光滑。如果GGN边缘有尖角或纤维条索或周围出现纤维条索、胸膜增厚等征象则常提示结节为良性。3.2.4内部结构特征①CT值:目前认为当CT值-HU在病理上通常是浸润性病变,但是由于GGN的面积较小,测量数值重复性较差,临床应用价值尚不能肯定;②CTR:mGGN中的实性成分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如果mGGN≥15mm、CTR≥25%时在病理上通常是浸润性病变。CTR的增加或GGN整体增加或两者同步增加都预示着与浸润性肺癌的风险高度相关;③结节其他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在结节内扭曲或扩张等征象均提示GGN倾向于浸润性腺癌。3.3随访的动态变化发现GGN后随访是必须采取的措施。40%-50%的GGN在随访3个月-4个月后消失,这些消失的GGN多考虑是炎症。将随访3个月-4个月后消失的称为暂时性GGN,反之称为持续性GGN。持续性GGN有潜在恶性的可能,这种潜在恶性的GGN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才可能演变成为恶性。因此发现GGN要采用“观察-等待”(watchful-waiting)的方法进行一定时间的随访,观察其动态变化,以便确定GGN的性质。pGGN和mGGN随访策略有所不同,但是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多考虑为恶性:

病灶最大径或体积增大,VDT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病灶稳定,但实性成分增加;

出现其他恶性征象: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及血管在结节内扭曲或扩张等征象。随访过程中GGN发生增大和实性成分变化是核心指标,可参考图1进行随访和处理。

3.4多发GGN多发GGN是指肺内存在两个或以上最大径均≤30mm的GGN,占肺部GGN的40%-50%。多发GGN有同侧肺同肺叶内多发、同侧肺不同肺叶内多发、双侧肺不同肺叶内单发或多发等多种类型。多发GGN主要病理类型为肺腺癌相关的组织亚型,涵盖了从AAH到AIS再到MIA最后到IAC等多个腺癌发展状态,甚至还可出现良恶性共存的情况。由于多发GGN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处理手段仍未达成统一的共识。目前研究认为多发GGN每个病灶是“独立的个体”而非转移病灶,对于多发GGN的处理应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即先处理主病灶,再处理次病灶。主病灶依据最大病灶来确定,但有时也用高度怀疑恶性的病灶来确定。多发GGN的预后取决于主病灶大小和实性成分,次要或残留病灶是否生长或是否有新发病灶一般不影响预后。4.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bgxq/9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