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时间
11月16日(周六)15:00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时间
11月16日(周六)19:00
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B1层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重磅推出刘小东史诗级长篇巨作——《三峡新移民》。该作品不仅被收录于多处重要权威出版,更以其典型性的表现风格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多重社会学意义成为时代最为重要和极为稀有的画作。作为刘小东“三峡”系列的代表作,该作品最能体现刘小东现实主义艺术精神,无论是作品的思想深度,还是艺术家的立场都使其成为刘小东艺术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从《三峡新移民》开始标志着刘小东创作实践的重要转型,由“近距离”走向“行动中的绘画”,由表现一代人的精神状态转向对宏观的社会性问题的描述,奠定了刘小东的绘画叙事风格,成为探索行动绘画时期的节点性标志画作,同时开启了一系列佳作的诞生:《温床》、《青藏铁路》、《刘小东在和田》等。年此作曾以万的高价成交,轰动一时,时隔13载,今秋再次回归二级市场,将再次成为年度拍卖季的最大焦点。
刘小东
三峡新移民(四联作)
布面油画
年
×cm×4
估价待询
发表
《三峡大移民》画册,年出版
《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艺术文件仓库.环碧堂,年11月出版
《巨作——艺术家访谈录》,山东美术出版社,年1月出版
《艺术跟踪》,P60-61,年2月刊
《新美院》,年11月30日第31期
《边缘艺术》,P42-48,年第一辑
《周末画报》,P25,年12月4日第期
《中国油画》,P35-36,年第1期
《周末画报》,P22,年2月5日第/期
《财富圈TIDE》,P,年
《缤纷家居》,P24-27,年第二期
《艺术当代》,P36-37,年第二期
《为什么不是孩子》,年出版
《艺术地图》,P18,年第1期
《东方艺术大家1》,P70,今日美术馆书库,年第一期
《评论:影画交流——刘小东》,P66-79,访谈/贾樟柯,年
《当代艺术新闻》,P20,年5月刊
《洛杉矶时报》,年5月7日刊
《旧金山时报》,年7月1日刊
《中国收藏》,P39,年10月号
《三峡系列刘小东画展》画册,P42-52,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年出版
《迷上当代艺术的20个人》,P38,四川美术出版社,年1月出版
《艺术史中的艺术家个案——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I》,P,湖南美术出版社,年5月
出版
《中国图示——25位艺术家的简明艺术史》,P74-75,四川美术出版社,年6月出版
《刘小东全方位:-》,P-,辽宁美术出版社,年1月出版
《刘小东》,P43-47,Map出版社
展出
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艺术文件仓库,环碧堂,北京,年
三峡系列刘小东画展,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年
作为“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刘小东是在中国美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转换中出场的。面对中国社会变革转型的历史时期,刘小东以“近距离”的视角最先对他这一代人的整体精神状态和现实处境作出了准确的描绘,奠定了他在“新生代”群体中作为代表性艺术家的地位。诚如学者汪民安所言,刘小东的画往往书写的是历史的匿名者,是人群中的“人”。“如果后世的人们要从绘画中去了解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的话,刘小东的作品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窗口。”敏感于时代变迁的阵痛,刘小东的作品抛却形式的浮华与宏大的叙事,将个体的真实与时代的荒谬紧密衔接,每一个普通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对生命的深意凝视,进而以极大的力量呈现出一个国家的伤口和一个艺术家无言的立场。
刘小东于工作室,在《三峡新移民》作品前合影
一、时代的痛感神经
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跟这个时代有关系。刘小东的“出场”就代表着中国艺术的年代转换。面对急剧转型的经济体制,刘小东捕捉到这种变化的现实,以一种饱满的语言描绘了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下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困惑或是期望,描绘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能的心理反映。从对现实的直接表现和当下处境的揭示中显示出他鲜明的时代敏感,因此在九十年代的绘画中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进入21世纪,刘小东的创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用“静止纪录片”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在创作上置身于中国当下的新现实,更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