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御问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一、常识篇

1、什么是冠状病毒?

答:冠状病毒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其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发现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其中SARS病毒、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可引起较为严重的人类疾病。冠状病毒除感染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及多种鸟类。

2、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答:新型冠状病毒是指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年12月导致武汉病毒性肺炎暴发疫情的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nCoV。

3、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MERS病毒的区别是什么?

答: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MERS病毒是同属于冠状病毒大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基因进化分析显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亚群分支,病毒基因序列有差异。

4、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答: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武汉地区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与年广东爆发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的之处,都发生在冬季,初始发生都起源于人与动物市场交易的鲜活动物接触,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状病毒导致。由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和外类群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导致年的SARS冠状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比如路边摊售卖的肉食,不要为了“尝鲜”而冒险。

5、哪些冠状病毒能感染人类?

答:迄今为止,除本次在武汉引起病毒性肺炎暴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外,共发现6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分别是HCoV-E、HCoV-0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和MERS-CoV。

6、冠状病毒如何由动物到人?

答: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的病毒类群都为蝙蝠中的冠状病毒HKU9-1,而许多与冠状病毒有联系的人类感染冠状病毒都和蝙蝠有关,许多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蝙蝠。蝙蝠很有可能就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原生宿主,经过演化变异,完成了蝙蝠-中间宿主-人的传播。不过,从蝙蝠到人可能还存在更多的中间宿主,目前还没有确认。冠状病毒由动物到人、人与人的路径: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7、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答:会!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源尚不明确,但是具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已发现其在医疗机构与社区中存在传播。

8、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答: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分析,可以肯定新型冠状病毒存在飞沫传播,也几乎可以确定存在接触传播,但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空气传播。

9、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医院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高。从现在定义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推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10、什么是飞沫传播?

答: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呼吸飞沫的产生:(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是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A组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等。

11、什么是空气传播?

答:即气溶胶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认为直径<5um,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接触传播。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有:专一的空气传播:结核杆菌、曲菌经多种途径,但以空气传播为主: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经其他途径,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气管插管/切开、开放性气道吸引)通过空气传播:天花病毒、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诺如病毒等。

12、什么是接触传播?

答: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主要见于病毒的传播);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如疥疮。

间接接触:传染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的传播。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耐苯唑/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艰难梭菌。

1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强度大吗?

答: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定的传播强度,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理论上1名患者可以将病毒传播给2-3个人。

14、冠状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答: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15、冠状病毒的免疫性是怎样的?

答:患者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御同型病毒的再感染。

16、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吗?

答: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目前尚无可用疫苗。开发一种新型疫苗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

1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能治疗吗?

答:虽然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能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18、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答:密切接触者是指跟患者(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接触(如与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共用一个教室、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但又未做任何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等)的人员。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最终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做出专业判定。

19、如果接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通知,你是一位密切接触者,怎么办?

答:按照要求,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居家医学隔离观察,不用恐慌。作为密切接触者,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要及时向当地社区随访医生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部门进行排查、诊治。

20、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14天?

答: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主要是为了采取围堵策略,切断此病毒的传播,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识,从接触病毒到发病的最长时间为14天,所以我们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观察14天。过了14天,如果没有发病,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

21、什么是疑似病例?

答: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同时,符合以下临床表现:一是发热二是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即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三是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2、什么情况下,可以居家医学观察?

答: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须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包括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目前各地主要采取的是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被观察对象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观察期满未发病者可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3、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不得外出,注动接受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期询问等。

被观察对象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使用过的口罩应用塑料袋或保鲜膜严密包后丢入垃圾桶。佩戴新口罩前、处置完使用过的口后,均需要及时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避免经手污染其他物品,造成二次传播。

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直接与室外空气交流,保持室内空气流动,降低室内致病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应拥有独立房间,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如条件不备,请至少保证一米以上的距离。被观察对象的生活用品与其他家庭成员完全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餐具应单独清洗,可用消毒剂清洗,也可用开水蒸煮方式进行餐具消毒。换洗衣物、等可用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也可采用蒸煮消毒。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静养为主。食物要清淡、多样化,保证营养统足。心态要平和,不能着急、害怕。保证睡眠充足,减少上网、长时间看视频等。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出现病情加重,医院就诊。要全程戴口罩,尽量避免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免传染他人。

24、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家人应做好哪些防护?

答:最好固定一个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家属来照看被观察者。

不与被观察者共用生活用品、餐具等,避免间接传染。

与被观察者接触,或进入被观察者房间,都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口罩要按时更换。如果口罩变湿或是变脏,应立即更换,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不要直接接触被观察者的分泌物,特别是痰液和粪便。使用一次性手套处理被观察者的尿便和其他废物,摘掉手套后也需要洗手。

做好室内消毒,用消毒剂清洁餐桌、床头桌、卧室家具等台面,被观察者的床单、被罩、衣物应以60℃到90℃的水浸泡清洗并彻底烘干。

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发力等症状时,特别是伴有呼吸困难时,极时就诊。

25、传染病共分为几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哪一类?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原有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引起大流行的烈性传染病。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进行管理。

26、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得肺炎吗?

答: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影像学改变,也就是说都有肺炎的表现。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也有可能会发现无肺炎表现的患者。

27、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选择治疗场所?

答:应在具备有效隔离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28、新型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答:医院就医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最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接触史,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29、临床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是什么?

答:出院指标第一是病情稳定,发烧情况好转。第二是肺部影像学明显好转,没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呼吸平稳,意识清楚,交流正常,饮食正常,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30、运送患者有什么转运原则?

答:运送患者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二、症状篇

31、人感染冠状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

答:人感染冠状病毒的症状严重程度不等,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在1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2、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自己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

答: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表现,是否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医生根据发病前的活动情况、是否接触过可疑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来综合判断。因此,一旦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请不要恐慌,应做好自身防护并及时就医。33、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就医?

答:如果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并同时告诉医生发病前两周的旅行史,以便医生快速做出诊断。

34、医院对发热、咳嗽病例的就诊流程是怎样的?如何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答:医院对发热咳嗽病例的就诊流程:患者前来就诊,首先会到预检分诊处,由护士测量体温。如果有发热、咳嗽,护士会给患者戴上医用口罩,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门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信息,在问诊与检查过程中,重点询问患者发病前2周是否到过疾病流行地区,或是否有与类似病例接触的情况。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定义,且曾到过疾病流行地区或与类似病例接触过,定点医疗机构就会立即收治入院进行隔离治疗。由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

35、怀疑自己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怀疑自己可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不要去上班或上学,应主动戴上口罩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去过疾病流行地区,应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也应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同时要加强居家通风和消毒,在家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家人,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6、怀疑周围的人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怀疑周围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应自己佩戴口罩,与对方保持距离,避免与对方近距离交流,然后建议对方佩戴口罩,及时前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3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与SARS、流感、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并会出现肺炎。但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yz/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