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民丨怀念父亲张炳深老师

怀念父亲张炳深老师

张益民

今天是父亲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年12月20日晚上19:00他去世了,但是直到今天才能够静下心来,翻阅一些老照片回顾记忆中父亲的一些往事,寄托哀思。

这张是能找到的父亲最早的照片,我曾经一度疑惑这张是不是他本人的照片,因为脸型跟后来大学时的照片有点不同,但是前额发际的特点像他,就是前额发际中间那个尖尖,而且我自己的脸庞也很像这张。经过我妈妈的辨认,这是父亲中学时的照片。

父亲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新乐县人,现在叫做新乐市了,作为一个农业县,经济很不发达,我对老家的印象是简陋的火车站,简单的几条街道以及我家门前的大的沙岗。这个沙岗现在已经不见了,代替的是一排排的民房。我出生在武安市,我在春节的时候会回去看奶奶,小时候看地图查找自己老家,发现老家的火车站叫新乐(东长寿),而我们家在西长寿,东西两个长寿紧紧相邻。对东长寿的印象之所以在记忆中,是因为父亲告诉过我解放后县政府从我爷爷手里借走我们家大院作为县政府的办公用地,后来又变成了东长寿的小学校园,我们家几十间的房子的大院一直是借用不还,为了这件事,我爷爷后来还向河北日报反映过,这封群众来信还登在当年的河北日报上,但是我们家的大院要不回来,现在也更不可能还了。爷爷是地下党,解放后因为不想南下而受过处分,但是后来划定成分的时候,被定成富农(或者地主),为此父亲曾长期申诉,我上中学的时候还看到过这些写给当地政府要求重新修正出身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也影响了父亲求学,当时中学的班主任说他的出身成份只能上师范,他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但是也不被允许,后来考到石家庄师范大学,上学期间这所学校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而我小学开始,就要填写出生成分,爸爸告诉我填写革干,具体意义我很多年后才明白。这张照片应该是父亲在大学初期的照片,也许是大学入学的照片,但是又觉得可能是比大学年龄可能更年轻一些的时候。

年7月份,我父亲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这张照片应该是毕业前跟同学的留影。不知道他的这两位同学还在不在,如果在也应该80多岁了。

这张合影没有标注时间,可能是父亲河北师范大学毕业时的师生合影。

这张照片可能是大学毕业后到远离家乡的河北邯郸地区的武安县武安中学(现在的武安一中)工作的照片,但是也许是大学期间读书时的照片。那个时候相机还是稀罕物,大学期间一般不会有机会照生活、学习的场景,所以推测应该时大学毕业后在工作单位的照片。

谈到来武安工作,父亲当时是很不情愿的,他提到在河北师大读书期间两次看到师大传达室的昙花一现,其中一次就是得知不能留在石家庄,被分配去邯郸地区工作时看到昙花开放。不知道现在河北师大门口的传达室还有昙花吗?

这张照片应该是在武安中学工作后,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我出生了没有。

这是我的九个月大的照片,照片背后的字都被水浸过了,也变得模糊了,我查阅了资料知道当时是年的7月6号,当时是个星期天,也是农历的5月22日。这个照片是黑白的,不知道为什么单单把苹果染成了彩色。照片背后的字不像是我父亲写的,可能是我妈妈写的,因为父亲的字要更工整一些。我记得我的第一个玩具是父亲用两个乒乓球做的不倒翁,一个球是空的,另一个球内有玻璃珠及泥土,粘在一起,空的球用钢笔画了笑脸的球永远在上面不会倒下。

这张照片是妹妹出生不久,应该是年拍摄的我们的全家福。

我出生的年代对出身和成分有很多限制,我父亲考虑到出生我成份高可能不让上大学受教育,因此他跟我妈妈商量过,将来他买一套大学的教材自己培养我读完大学课程。这些话他自己也多次跟我讲过,在看一个苏联电影的时候,电影中有人是博士学位,他还给我讲了什么是学士、硕士、博士,鼓励我将来读到博士。妈妈则是告诉我她的家族中对年轻人的要求:上大学、留外洋,将来(才)有希望!

这张是小学同学赵紫霞发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yz/6210.html